正月十五后能拜太岁吗?道教五大节日是哪些

【本期文章导读】

道教五大节日是哪些

正月初八民间有什么说法

天干地支用处

犯太岁是什么意思呢

道教五大节日是哪些

道教五大节日

道教的节日大致都是民间节日。道教节日即道教特定的纪念、庆贺、朝诵、追荐之日辰仪式,节日来临都要举行斋醮仪式。道教节日与民俗活动早有关系,又吸收中国传统节气时令,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所以道教的节日很频繁。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中元节(除、清、九、盂)、寒衣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五大节日。

道教葫芦*瓶

(1)三清节:三清为道教最高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大清道德天尊,其诞辰分别是冬至日、夏至日、二月十五。

三清天尊

(2)三元节。上元节为正月十五;中元节为七月十五;下元节为十月十五。祀天、地、水官。后第四代天师张盛每逢下元节在龙虎山开坛授箓,从此开科范为常。

三官大帝

(3)除夕: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除夕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除夕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除夕

(4)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祭祖

(5)重阳节: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重阳节

由于道教派别的纷繁和地域世俗信仰的影响,各个地区众多小派所崇拜的神灵、祖 师更为繁多,节日也相应增多。

附:正月

初一日天腊之辰

初三日郝真人圣诞、孙真人圣诞

初五日孙祖清静元君诞

初九日玉皇上帝圣诞

十三日关圣帝君飞升

十五日上元天官圣诞、灵宝天师圣诞

十九日长春邱真人圣诞

折叠二月

初一日勾陈天皇大帝圣诞、长春刘真人(刘渊然)圣诞

初二日土地正神诞、姜太公圣诞

初三日文昌梓潼帝君圣诞

初六日东华帝君圣诞

十三日葛真君圣诞

十五日太上老君圣诞

十九日慈航真人观音大士圣诞

折叠三月

初一日谭祖长真真人诞

初三日玄天上帝圣诞

初六日眼光娘娘圣诞

十五日天师张大真人圣诞、财神赵公元帅圣诞

十六日三茅真君得道之辰、中岳大帝圣诞

十八日王祖玉阳真人圣诞、后土娘娘圣诞

十九日太阳星君圣诞

二十日子孙娘娘圣诞

二十三天后妈祖圣诞

二十六鬼谷先师诞

二十八东岳大帝圣诞

折叠四月

初一日长生谭真君成道之辰

初十日何仙姑圣诞

十四日吕祖纯阳祖师圣诞

十五日钟离祖师圣诞

十八日北极紫微大帝圣诞、泰山圣母碧霞元君诞、华佗神医先师诞

二十日眼光圣母娘娘诞

二十八神农先帝诞

折叠五月

初一日南极长生大帝圣诞

初五日地腊之辰、南方雷祖圣诞、地祗温元帅圣诞、雷霆邓天君圣诞。

十一日城隍爷圣诞

十三日关圣帝君降神、关平太子圣诞

十八日张天师圣诞

二十日马祖丹阳真人圣诞

二十九紫青白祖师圣诞

折叠六月

初一至初六日南斗星君下降

初十日刘海蟾祖师圣诞

十五日灵官王天君圣诞

十九日慈航观音成道

二十三火神圣诞

二十四南极大帝中方雷祖圣诞、关圣帝君圣诞

二十六二郎真君圣诞

折叠七月

初七日道德腊之辰

十二日西方雷祖圣诞

十五日中元地官大帝圣诞

十八日王母娘娘圣诞

十九日值年太岁星君圣诞

二十日刘祖长生真人圣诞

二十二马元帅圣诞

二十三诸葛武侯诞

二十六张三丰祖师圣诞

折叠八月

初一日许府真君诞辰

初三日九天司命灶君诞

初五日北方雷祖圣诞

初十日北岳大帝诞辰

十五日太阴星君诞

折叠九月

初一至初九日北斗九皇降世之辰

初九日斗姥元君圣诞;重阳帝君圣诞、玄天上帝飞升;酆都大帝圣诞

二十二增福财神诞

二十三萨翁真君圣诞

二十八五显灵官马元帅圣诞

折叠十月

初一日民岁腊之辰、东皇大帝圣诞

初三日三茅应化真君圣诞

初六日天曹诸司五岳五帝圣诞

十五日下元水官大帝圣诞

十八日地母娘娘圣诞

十九日长春邱真君飞升

二十日虚靖天师诞(即三十代天师弘悟张真人)。

折叠冬月(十一月)

初六日西岳大帝圣诞

初九日湘子韩祖圣诞

十一日太乙救苦天尊圣诞

二十六北方五道圣诞

折叠腊月(十二月)

初八日王侯腊之辰

十六日南岳大帝圣诞、福德正神诞

二十日鲁班先师圣诞

二十一天猷上帝圣诞

二十二重阳祖师圣诞、丹阳马真君成道

二十四司命灶君上天朝玉帝奏人善恶

二十五天神下降探访善恶

二十九清静孙真君成道

冬至日元始天尊诞

夏至日灵宝天尊诞

  • 善良的中国好人 [来自内蒙古]
    2022-11-24 06:42

    福生无量天尊

  • 端庄雪梨j3 [来自北京]
    2022-11-23 07:15

    福生无量天尊[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 恒口凯哥 [来自福建]
    2022-11-22 12:06

    福生无量天尊

  • 宣娃334 [来自山东]
    2022-11-21 16:18

    福生无量天尊???

正月初八民间有什么说法

正月初八是什么日子?初八开工说法怎么来的 年初八习俗有哪些

放生祈福

初八这一天,在春节来讲主要是“放生”活动,就是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外面,放归野外。

明代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载说:“正月八日,石磴巷放生,笼禽雀、盆鱼虾、筐螺蚌,罗堂前,僧做梵语,数千相向,纵羽空飞,孽着落屋上,移时乃去,水之类投皇城金水河中网罟笋饵所希至。”

初八放生,不仅体现了古人尊重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品德,也表达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间各种生物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

顺星节

农历正月初八是“顺星节”。这一天,我国民间有祭拜顺星的习俗,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全家平平安安、顺顺当当。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顺星又叫“祭星”“本命星”。依照道教和星象家的说法,每人每年都有一位值年星宿,而每年正月初八为诸星君聚会之期,故在这天祭祀星君(即顺星),便有可能获得星君的垂佑。因此,人们到白云观星神殿(即元辰殿)去烧香顺星。但不论是否去庙里进香,是日晚间,天上星斗出齐后,各家都要举行一个顺星的祭祀仪式。

王来华说,祭星时,家中不论尊卑长幼,全体参加。尤其是本命年生肖的人,在当天晚上不得外出,必须守灯,直至灯熄,方能消灾解难。祭祀时,由长辈主持,燃烛上香,全家按尊卑长幼次序三叩首,肃立十分钟左右,待香烛将尽,再依次三叩首。祭星时,还要在案头、灶台、门槛、锅台等处各点燃一盏“金灯(黄灯花)”,谓之“散灯花儿”,有辟除不祥之意。仪式结束后,全家要聚在一起吃一顿元宵。

大年初八的习俗有哪些

1、大年初八习俗有谷日

民间传说正月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谷日”的习俗是对写有谷物名称的牌位进行膜拜,并不吃煮熟的谷物。这种习俗蕴涵着重视农业、珍惜粮食的思想。

2、大年初八习俗有放生祈福

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动,就是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外面,放归野外。鸟是吃谷的,会抢夺人的收成,所以这一天要放生(主要是鸟和鱼),表达好生之德,同时也贿赂一下鸟类,让它们嘴下留情。选择放生,还有一个理由,就是初八是顺星之日,可以让星宿看到自己的善行。

3、大年初八习俗有顺星

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正月初八晚上,人们无论是否去庙里进香祀星君(即顺星),等天上星斗出齐后,各家都要举行一个顺星的祭祀仪式。祭星时,要在案头、灶台、门槛、锅台等处各放一盏“金灯”(黄灯花)并点燃,叫“散灯花儿”,有避除不祥之意。祭星结束后,全家聚在一起吃一顿元宵。

大年初八的禁忌是什么呢

正月忌观红喜事

古代很少有男女在正月结婚的,古代有‘抬头红’一说,即男女正月结婚,乃月太岁压头,不利儿孙,因此正月很少有新人结婚。

正月忌理发

古语说:正月理发死舅舅,其实不然,查满清朝《礼书》书中记载说,正月理发原意为‘思旧’后传言之,传成了‘死舅’。

忌打碎器物

这一天打破碗碟杯盘,意谓着这年会有“破运”,补救方式是用红纸包起,口中念“岁岁平安”等吉祥话,并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灾难。也可用红纸包上碎片,新年后丢入河中,口吟“撞破瓷,钱银一大堆”。

米缸不能空着

以免一年之中有断炊之虞。这叫做“聚财”。除夕夜大小水缸也不能空,装满之后,乡下还举行封井仪式。即用一个大的簸箕将井面盖住,然后祭拜井神。初一日不能揭开簸箕,因为人们往往将水视作财水,一揭开簸箕用水,岂不意味着财气外流?

  • 恭喜发财39164 [来自广西]
    2022-11-24 05:42

    南无阿弥陀佛[玫瑰][玫瑰][玫瑰][祈祷][祈祷][祈祷]

  • 张秉红 [来自青海]
    2022-11-23 06:41

    明天不杀生即是放生!张秉红

  • 热带鱼*学做饭 [来自甘肃]
    2022-11-22 17:11

    放生不如法就成为杀生,最如法的放生就是吃素!

  • 老么卡此眼 [来自云南]
    2022-11-21 19:58

    放生是最伪善行为,弄群龟放水里害死鱼,弄群蛇放山上弄死其他小动物,就该让那些放生的让鱼给吃了

天干地支用处

干支纪日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以生产为主,常会遇到计算日期的事,主要是结绳计时和刻木计时。

例如:两人商定十天后一同去打猎,双方各持一根绳子,分别打上十个结,每过一天打开一个结。待全部解开了,双方约定的打猎日期就到了。 刻木计时是在一根竹片刻上十个道,由双方将其从中间纵向割为两半,每人各执一半,每过一天削去一个道,待刻的道全削完了,双方相约的日期也就到了。 结绳计时和刻木计时既烦琐又容易出错,人们渐渐想出了用符号计时的方法,最早出现的计日符号就是天干,接下来就是天干和地支并用。 根据文献的记载和对甲骨文的研究,可知我们祖先最早是用天干纪日的。 三代以前择日都用干,如《礼记》说:“郊日用辛,社日用甲。”《诗经·小雅·吉日》说:“吉日维戊。”上面引文中的辛、甲、戊都是天干所指的日期。 用地支纪日出现得晚一些,应用次数也少一些。《礼记·檀弓》中有“子卯不乐”的话,意思是每逢子日和卯日不得奏乐。 第三种是用天干和地支组合成的60组复合名称纪日,60日一循环。这种纪日法出现得很早,是远古时期我们祖先纪日的主要方法。 出土的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干支纪日,最早的一片是商朝武丁时期的,上面刻有“乙酉夕月有食”六个字,意思是在乙酉这天的黄昏时分发生了月食。经专家推算,这片甲骨距今已经三千多年了。 河南省安阳市附近出土的一片甲骨上面刻有完整的甲子表,是由天干地支组成的60组复合名称,是殷商时期用来纪日的。 春秋战国时期,应用干支复合名称纪日已经很普遍了。干支纪日法确知从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到清末止,两千多年从未间断和错乱过。这是迄今所知的世界上最长的纪日,对于核查史实所发生的准确时间有重要价值。 现今,在一般日历中已经不用干支纪日了,但在确定“属伏”时仍然要用,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属伏。

干支用于纪月 干支纪月是指在农历中用干支记录一年之中的月序。一般只用地支纪月,每月固定用十二地支表示。把冬至所在之月称为“子月”(夏历十一月),下一个月称为“丑月”(夏历十二月),以此类推。古历中的《夏历》以“寅月”为正月,又称建寅之月或建寅正月等。 干支纪月时,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而是取决于节气,见下表: 寅月 立春—惊蛰 中经雨水 农历为正月 阳历为2月 含丙寅月 戊寅月 庚寅月 壬寅月 甲寅月; 卯月 惊蛰—清明 中经春分 农历为二月 阳历为3月 含丁卯月 己卯月 辛卯月癸卯月 乙卯月; 辰月 清明—立夏 中经谷雨 农历为三月 阳历为4月 含戊辰月 庚辰月 壬辰月 甲辰月 丙辰月; 巳月 立夏—芒种 中经小满 农历为四月 阳历为5月 含己巳月 辛巳月 癸巳月乙巳月 丁巳月 ; 午月 芒种—小暑 中经夏至 农历为五月 阳历为6月 含庚午月 壬午月 甲午月丙午月 戊午月; 未月 小暑—立秋 中经大暑 农历为六月 阳历为7月 含辛未月 癸未月 乙未月丁未月 己未月 ; 申月 立秋—白露 中经处暑 农历为七月 阳历为8月 含壬申月 甲申月 丙申月戊申月 庚申月;

酉月白露—寒露中经秋分 农历为八月阳历为9月 含癸酉月乙酉月 丁酉月 己酉月辛酉月; 戌月 寒露—立冬中经霜降 农历为九月阳历为10月 含甲戌月丙戌月 戊戌月 庚戌月 壬戌月 ; 亥月 立冬—大雪中经小雪 农历为十月阳历为11月 含乙亥月丁亥月 己亥月 辛亥月 癸亥月; 子月 大雪—小寒 中经冬至 农历为十一月 阳历为12月 含丙子月 戊子月 庚子月壬子月 甲子月 ; 丑月 小寒—立春中经大寒 农历为十二月 阳历为1月 含丁丑月 己丑月 辛丑月 癸丑月 乙丑月。 自商代历法开始,将每年的第一个月的地支定为寅,称为“正月建寅”,以后各月按地支顺序类推。正月天干的计算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 例如:2006年为丙戌年,其正月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余类推。 一年二十四个节气里,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是十二节气,而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是十二中气。

干支用于纪年

古代最早的纪年法是按照王或公即位的年次纪年,例如公元前770年是周平王元年、秦襄公八年等。汉武帝时开始用年号纪元,例如建元元年、元光元年等,更换年号就重新纪元。这两种纪年法是古代学者所用的传统纪年法。战国时代,占星家还根据天象纪年,有所谓岁星纪年法、太岁纪年法。后来,才出现了干支纪年法。 考古发现,在商朝后期帝王帝乙时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可能是当时的日历,说明在商朝时已经开始使用干支纪日了。根据考证,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曾发生一次日食。这是中国使用干支纪日的确切的证据。 中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木星约12年运行一周天。人们把周天分为12分,称为12次,木星每年行经一次,就用木星所在星次来纪年。因此,木星被称为岁星,这种纪年法被称为岁星纪年法。此法在春秋、战国之交很盛行。因为当时诸侯割据,各国都用本国年号纪年,岁星纪年可以避免混乱和便于人民交往。《左传》《国语》中所载“岁在星纪”“岁在析木”等大量记录,就是用的岁星纪年法。 十二次 星纪 玄枵 诹訾 降娄大梁 实沈 鹑首 鹑火 鹑尾 寿星大火 析木 十二辰 丑 子 亥 戌 酉 申未 午 巳 辰 卯 寅 上面所列的是《尔雅·释天》所载的通用写法。 事实上岁星并不是12年绕天一周,而是11.8622年,每年移动的范围比一个星次稍微多一点,积至86年便会多走一个星次,这种情况叫“超辰”。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们的祖先又想出了太岁纪年法。 太岁纪年法是根据假想的太岁星的运行规律来纪年的方法。由于十二地支的顺序为当时人们所熟知,因此设想有个天体运行速度也是12年一周天,但运行方向是循十二辰的方向。这个假想的天体称为太岁,意思是比岁星还要高大。天文家还让这个假想的太岁自东向西运行,也就是与岁星相对而行,和太阳的运行方向相一致。太岁纪年法也是把周天划分为12个距离相等的时段,称之为十二星次。为了和前面所说十二星次有所区别,就用十二地支依序命名,称子年、丑年、寅年、卯年…… 干支纪年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天干经六个循环,地支经五个循环正好是六十,就叫做六十干支。按照这样的顺序每年用一对干支表示,六十年一循环,叫做六十花甲子。如1894年是甲午年,2011年是辛卯年,2044年是甲子年。这种纪年方法就叫做干支纪年法,一直沿用到今天,还将继续用下去。 用干支纪年,必须先将天干地支组合起来,方法如下: 第一轮的组合是从天干的“甲”和地支的“子”开始的。依序组合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组合后地支还剩下戌、亥二字。天干的第二轮组合就从甲戌开始,依序组合,至癸未止。第二轮组合后,地支剩下了申、酉、戌、亥四字。天干第三轮组合就从甲申开始,至癸巳止。第三轮组合后,地支剩下午、末、申、酉、戌、亥六字。天干第四轮组合就从甲午开始,至癸卯止。第四轮组合一,地支剩下了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八字。天干第五轮组合就从甲辰开始,至癸丑止。第五轮组合后,地支剩下了“子丑”之后的十个字。天干的第六轮组合就从“子丑”之后的寅开始,组成甲寅,至癸亥止。天干经过了六轮的组合,地支经过了五轮的组合,共组合成60组不同的名称: 1. 甲子 2.乙丑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有了上面的组合,就可以用来纪年了。

  • 望星星降 [来自河北]
    2022-11-24 12:15

    天干地支最早用于结绳纪事不假,但结绳纪事的干支是没有后世术数家那些逻辑功能的,比如支肯定没有藏干,也没有丰富的取象。所以标题不如再加两字,称“干支的原始用途”比较好。

  • huang6699 [来自北京]
    2022-11-24 00:24

    学习学习[赞]

  • 彩虹22339 [来自湖南]
    2022-11-23 21:36

    就是一套时间符号,

犯太岁是什么意思呢

古语有云:“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讲的是到自己的生肖本命年时,皆会遇到所谓的“岁冲”(又称坐太岁)或“犯太岁”(正冲),加上另外两个生肖会有“岁破”(正冲太岁、偏冲太岁),也就是每年会有3个生肖属相受到“太岁星”的冲克,必须要在农历正月十五以前到庙里“安奉太岁”、祈求太岁星君庇佑,以免灾祸降临。

然而,“太岁”究竟是什么?照理说“本命年”鸿运当头,怎么又会“犯太岁”呢?这一切都要从太岁信仰讲起。

“太岁”的由来

民间传说“太岁”为凶星,起源自木星(又名岁星),又有称主四季寒暑或十二时辰之神为“太岁”的说法。

中国古代相信“天人感应”,透过对日月星辰的观察,认为星体的光晕亮度改变、日月蚀,以及星体的排列方式与运行方向都是事情发生的征兆,对应到人世间的吉凶祸福,逐渐衍生为对星辰的信仰,并加以神格化,岁星亦在其中。

然而,太岁起源的确切时间点已经难以考据,但从相关的文献记载中可以略知一二。《礼记•月令》:“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东汉经学家郑玄注称:“《王居明堂位礼》曰:‘出五里迎岁’,盖殷礼也”。虽然无法确定东汉学者所言是否正确,但保守估计太岁信仰大概可以追溯至西周时期。

根据出土于陕西临潼的西周青铜器“利簋”上铭文记曰:“珷征商,隹甲子朝,岁鼎克昏夙又商”。“珷”指西周武王,于伐商牧野之战的甲子日这天,因岁星当位而战胜告捷,后世的《国语》、《荀子》、《史记》等典籍都有记载“避岁”一事(攻打岁当之国必败),对于先秦两汉的军事决策具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力。不过此时仍然将太岁和岁星混为一谈,到了战国时代晚期才逐渐将太岁取代岁星,从“避岁星”变成“避太岁”;至汉武帝时太岁才从岁星的观念中分化出来取得独立。

简单来说,岁星就是主祸福吉凶的星辰。

从星辰、小说人物到掌握吉凶的神灵

除了中国古代天文学上的星辰,其实“太岁”离中国人并不遥远。

以宋代话本《大宋宣和遗事》为基础,所发展出的章回小说、又被誉为中国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书中记述阮氏三雄的老大阮小二,除了后来出任梁山泊东南水寨水军头领、在天罡星中座次为第27的“天剑星”,其江湖浑号“立地太岁”,代表此人凶悍无比,平常人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惹不起,如同地面上的“太岁星”。

再如成书于明代的神魔章回小说《封神演义》,书中记载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姬发灭商之后,奉太上老君与原始天尊敕令前往封神台策封众神,其中商纣王之长子、商朝太子殷郊被封为“值年岁君太岁之神”;降周阵亡的原商朝上大夫杨任被封为“甲子太岁之神”,所属部下又有10位“值日众星”,如增福神韩毒龙、损福神薛恶虎,任务除了“循周天星宿度数”,亦有“察人间过往愆由”,意即考察人世间的过失与罪过,掌管吉凶祸福,这也代表了明代民间已将“太岁”视为神界对人界的监察神,并与运势相挂勾。然而,《封神演义》中记载的“太岁部神”总计只有12位,与后来依“六十甲子”衍生出的60位值年“太岁星君”,总数上仍有差距。

历史上的“安太岁”习俗

中国传统以农立国,向来相当注重春耕时节以求秋季丰收,若农产歉收,将有可能影响政权的稳固,所以如明清时期帝王每年仲春亥日便会至先农坛祭祀并亲耕(又称藉田),表示皇家对农业的重视。清代时更将春耕礼时用的土牛、祭祀对象芒神(春神)和太岁等三者吉神合而为一,位于今北京市西城区的先农坛中就设有太岁殿,代表太岁与春天祭祀农神的直接关系。此外,北京白云观更奉祀有“六十元辰神”。随着中国结束帝制,帝王立春祭土牛、太岁等吉神的仪式成为历史,当太岁信仰再次复兴时,却将太岁视为凶神、认为不可冲犯太岁。

事实上,在清代之前并无“安太岁”的说法或仪式,研究者认为,在意义上与“安太岁”最相近的,乃是北京地区独特的“顺星”习俗(又称祭星或祭顺星),于农历正月初八至白云观祭祀岁星,向本命星祈求未来一整年的庇佑。

追本溯源,相传金章宗为了替重病的母亲瑞圣皇太后祈福,于皇太后的本命年、本命日的正月初八、丁卯日祭祀本命元辰神,后来皇太后康复,金章宗便敕建“十方天长观”(白云观前身),主祀丁卯年元辰神,陪祀其余59尊元辰神。到了清初重建白云观时,不再奉祀六十元辰神,取而代之的是六十太岁神,遂成为定制。

无论“太岁”或吉或凶,总的来说,于农历正月期间祈求新的一年得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个人平安健康顺心,不要过度迷信,理解“安太岁”实为老百姓趋吉避凶的心理,也就不足为怪了。

  • 用户50456869435 [来自海南]
    2022-11-24 19:40

    猴儿犯太岁,礼拜太岁,祈求太岁星君庇佑,以免灾祸降临,远离小人的伤害,一切都顺心顺意,南无阿弥陀佛[祈祷][祈祷][祈祷]

  • 心静如初宏 [来自天津]
    2022-11-23 20:32

    猴和虎平安健康快乐!

  • 卓国豪的妈妈清云 [来自江西]
    2022-11-23 03:44

    求保佑猪蛇虎鼠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大吉大利

  • 至善567 [来自云南]
    2022-11-22 11:59

    就想知道能不能破太岁

点击展开↓

相信看完以上的内容,大家对于正月十五后能拜太岁吗以及其他几个相关问题都有了比较全面且深刻的理解。如果大家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欢迎后台留言。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娱乐,请勿盲目轻信迷信。文章版权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2000年的什么时候本命年?本命年从什么时候开始算?一年的哪一天
« 上一篇 若朴堂文化
虎年破太岁怎么化解?2023年犯太岁的四大生肖及化解方法
下一篇 » 若朴堂文化








精彩内容稍后呈现..
回首页 >>